发布日期:2022-05-13 02:00 点击次数:92
谢邀。
民办学校收费非常的高,少则一两万,多则三四万,有些甚至达到十来万,如果不考虑情感方面的因素,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非常正常。
最近几年国内的报刊媒体上,流行这么一句话:“资本天生是逐利的,如果有20%的利润,资本就会蠢蠢欲动;如果有50%的利润,资本就会冒险;如果有300%的利润,资本就会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。”
这句话是出自马克思的《资本论》。
这句话说的虽然有点极端,但却符合实际的情况。
民办中小学想要盈利,除了降低办学成本之外,更重要的是拓展收入来源。
而拓展收入来源,常见的有三种办法。一是多开分校;二是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各种附加值比较高的增值服务;三是提高收费标准。
多开分校,对于很多民办中小学来说,当然是不切合实际的。
一方面是开分校会增加办学成本,办学成本上升,就意味着学校的毛利率会下降;另外一方面,民办中小学,主要面向的是K12教育,受众群体的年龄段,主要是处在3~18岁之间,这就造成学生的地域性非常明显。
从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办学开始,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,现在大部分地区的民办学校基本已经成熟。在2016年年底时,教育部曾经公布过一项数据,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.1万。
这就意味着,在现阶段,民办中小学开分校,就是在和当地比较成熟的民办学校“抢生源”,而每个地区的生源相对都是比较稳定的,一般生源的数量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。
如果要和当地比较成熟的民办学校抢生源,就意味着要增加宣传成本,提高销售费用,这显然是很多民办中小学不愿意做的。
既然现在开分校得不偿失,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,给家长和学生推销各种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,或者是提高收费标准。
给家长提供各种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,比较典型的是开展各种兴趣班,或者是夏令营冬令营,寒暑假游学等。
但这种提高盈利水平的方法,“变现”能力非常有限,因为大部分初高中阶段的家长,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考试成绩,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提不上去,那么家长对游学、兴趣爱好之类的项目,并不是很“感冒”。
既然开分校不划算,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增值服务,销量又非常有限,那么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提升学费。
在2017年是,中泰证券研究所曾经针对,民办学校上市公司基础教育阶段的平均学费,做过一项统计。该统计的结果显示,有不少民办中小学的学费,在最近几年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。
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,很多家长感受不到民办学校的学费在上涨,主要是因为,旧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,基础教育阶段,民办学校的学费要实行备案制,学校的学费收取标准,实施窗口指导,一般每2~3年的提价幅度,不得超过15%~20%。
但从2017年开始,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之后,民办中小学分为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。
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,来调整收费标准。非营利性民办学校,根据办学成本,来调整收费标准,学校办学产生的收益,只能够投资到办学当中,不能够用于分红。
并且规定,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,小学和初中阶段,不得设置营利性的民办学校。
因此,从2017年开始,有很多地方的,民办中小学学费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。营利性民办学校,学费上涨的理由是,我们是根据市场价格来调节学费;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涨学费的理由是办学成本上升,如果不提高收费标准,将产生巨额亏损,保证不了教学质量。
这里面有几句是真的,几句是假的,只有那些民办教育的投资人他们自己心里清楚。
面包财经,曾经统计过2017年,民办学校中的上市公司盈利情况,根据这些学校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,有不少民办中小学的净利率是在20%以上,有些甚至达到了40%。
如果民办中小学的学费,真的是由市场调节的,学费上涨,真的是因为办学成本上升,那么按照市场的逻辑来看,净利率已经比较高,但是收费标准却还在不断的提高,那么肯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教育行业当中,市场上肯定有人能够给家长和学生提供,教学质量更高,而收费更低的教学服务。
但实际上,市面上并没有人提供这样的教学服务,主要是因为教育市场是一个封闭的市场,民间资本要办学校会有各种限制。并且有专家分析,随着新的民办教育法出台,民办中小学和课外辅导机构的准入门槛,其实是越来越高。
并且,随着中小学“减负”的逐步推进,公立学校越来越不能给家长提供“满意”“充分”的教育,而新设立的私立学校又非常有限。需求越来越旺盛,供给基本不变,那么民营学校涨学费,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。